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查看: 262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健康之家] 烟台毓璜顶医院杨新:抗疫的200多天,和病毒接触多了心里反而更有底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09: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始终坚守抗疫一线,严防死守做核酸检测的“把关人”,烟台毓璜顶医院分子生物学检验科副主任杨新就是其中一员。日前新疆疫情爆发,他第一时间准备完毕,跟随山东省支援新疆核酸检验医疗队分赴乌鲁木齐、喀什、和田三地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


烟台论坛客户端9月2日讯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始终坚守抗疫一线,严防死守做核酸检测的“把关人”,烟台毓璜顶医院分子生物学检验科副主任杨新就是其中一员。日前新疆疫情爆发,他第一时间准备完毕,跟随山东省支援新疆核酸检验医疗队分赴乌鲁木齐、喀什、和田三地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

7月18日山东队济南遥墙机场集结准备出发

和田结束准备返回(后排左四)

8月19日晚返回济南遥墙机场

援疆的32天里,四班倒和当地检验人员一起战斗在抗疫最前线,杨新和队友们不曾有一刻松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平均每天可达1.6万管,最大检测量一天达2.3万管,检测约11万人次,杨新所在的小组一个班次完成超过了4000管。即使忙得七荤八素,杨新也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喀什他利用工作间隙,对实验室检测环节提出优化建议,大大降低了标本复检率,将“山东经验”成功移植当地。

从烟台到新疆,抗疫的200多天里,杨新坦言自己最初也有短暂的恐惧。但和病毒接触多了,心里反而有底气了,“只要按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就没问题”。除了严格遵守实验室流程做好防护外,这份底气也来自同事和同行并肩作战的鼓舞,“只要有需要我们都会主动上”。


援疆32天,只透过玻璃和院子看过当地的美景
对于始终坚守在抗疫最前线的杨新而言,援疆并不意外。早在援鄂之初他就报了名,7月15日新疆出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第二天感染人数攀升,杨新就敏锐的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7月17日晚9点接到集结通知,他第一时间收拾好行囊准备投入到战斗一线。和杨新同时启程的还有山东省支援新疆核酸检验医疗队的其他19名队员以及核酸检测所需的50多台仪器设备。

落地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已经晚上近12点,简单安顿好后,第二天杨新和队友就混编加入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队伍中,开始了四班倒的检测工作。


防护完成准备进入标本制备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左一)


在当地检验人员看来,这无疑是“救星“来了。为提高效率,在原有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基础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又将病理科实验室改造成核酸检测实验室,烟台毓璜顶医院分子生物学检验科主任刘日明承担新实验室的组建工作,而杨新则和队友们在原有实验室加紧开展核酸检测。

混编后检测人员分为四组,分四个班次轮流上岗,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援助期间,三个受援单位共检测23.9万管,达119.5万人次,检出的阳性标本符合率100%。
既要适应当地的设备仪器,又要进行人员磨合,还不能影响工作效率,压力可想而知。但没人退缩。在乌鲁木齐工作的第十天下午,刚下班的杨新和队友又接到命令,马上打包,并连夜乘机转移到喀什协助进行核酸检测工作。仿佛和晚上有缘,第三次赶赴和田,依然是这个时间段。

三次受命带着设备转移“战斗地点”全在晚上,杨新笑称唯一看过的美景都是透过玻璃,要么是在宾馆的房间内往外看,要么是在飞机向下张望,最奢侈的是在上下班的车上看车外的风景。

四班倒间隙将山东经验带到当地,优化流程降低标本复检率
到一个陌生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进行大样本量、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在紧张而繁重的工作安排外,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快速适应当地检验环境和设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生物安全和检测结果的准确也至关重要。在四班倒的间隙,杨新结合自己多年在烟工作的经验,针对实验流程优化提出了有效建议,大大降低标本复检率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和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期间,在熟悉了其工作环境、仪器设备和整个工作流程后,杨新向队长建议在每个班次之间增加消杀步骤等环节,为后续工作减少生物安全和核酸污染等隐患,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保护了队友们的安全。


和田地区疾控中心-带教当地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提取(左一)

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时,针对扩增曲线翘尾导致标本复查的现象,杨新结合此前在烟台工作的经验建议减少样本扩增前等待时间、在提取板用完后及时贴膜封闭等细节处优化,几次尝试下来大大降低了样本复检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山东省支援新疆核酸检验医疗队赶赴新疆后面临的挑战远不仅仅于此。杨新告诉记者,在乌鲁木齐和喀什两地,山东省支援新疆核酸检验医疗队主要负责协助当地进行核酸检测及实验室建设。到了和田,杨新和队友们还承担着带教的重任,积极为当地实验室人员开展培训。

由于标本送检、病毒灭活及编号时间不固定,标本量时多时少,杨新和队友们只能随时待命。“有时排了夜班等一晚上没有多少样本送来,但有时下夜班后晚上还要继续上岗。”在和田支援期间,连续接受挑战是常事。

但即使这样,依然没人抱怨。在杨新看来,疫情就是命令,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准备战斗。相反杨新还觉得很荣幸。 “这次山东援疆检验医疗队是从全省十家三甲医院抽调的骨干力量,队友们都非常优秀,能和他们并肩抗疫,我感到很荣幸,也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杨新说。

新冠病毒核酸提取-新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右一)

新冠病毒核酸提取-新医大第一附属医院


抗疫200余天,和病毒接触多了心里就有底了
从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杨新和毓璜顶医院分子实验室团队成员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抗疫的近7个月内,最累的一次,他连续工作近15个小时,和同事总共完成261个标本,刷新了新冠检测组当时手工提取的单日检测记录。

面对新的病毒,他也曾有过恐惧,担心家人感染,他一度下班后把自己锁在书房自我隔离。因为孩子太小,老人身体又弱,担心自己万一防护有失,造成严重后果,他只能独自承受这些压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核酸病毒检测工作,早饭后不敢多喝水也是常态。“穿着防护服在负压实验室中工作,不能吃喝也不能上厕所,只能少喝水。“杨新说,一次接到科室通知,要求对当日送检的新冠标本紧急检测,并务必于次日8点前出报告,当天晚上11点他驱车从家里赶回医院,和同事经过将近8个小时的奋战,将全部标本核酸提取完毕后,出来时防护服内侧全是水珠,里面的工作服早已湿透,耳朵更是被口罩的耳绳勒的撕裂一般生疼。

“后来意识到只要按要求进行有效的防护就没问题,心里反而有底多了。”杨新说,从2月4日至今,除了中间有两段时间,最短半月、最长1个月做其他项目作为休整外,其他时间都在做新冠核酸检测,和病毒接触多了,心里反而更有底气。

这份底气也来自于同事们的积极配合和无私付出。杨新说,分子实验室项目多、任务重,但团队中没人抱怨和退缩,刘日明主任以身作则,其他同事也都通力协作,大家都主动加班,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和动力。

“没人退缩,有需要大家都会主动上”在杨新看来,这是作为一个检验人的担当。医院、科室、团队和家人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和动力,让他在抗疫工作中更能全力以赴。杨新说,唯一愧疚的是工作中守诺的他常对家人开“空头支票”,希望疫情早些过去能弥补这份对家人的亏欠,而在此之前他依然会和同事一道,站好疫情防控这班岗。

专家简介:
杨新,医学博士,副主任检验师。烟台毓璜顶医院分子生物学检验科副主任。
2008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入职烟台毓璜顶医院检验科,2017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学位,师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李金明教授,主要从事分子诊断质量保证方面的研究。
先后参加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一项、国家卫生部行业基金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一项。主持医院青年基金项目一项,烟台市重点研发项目一项。2017年获山东省第27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莱博杯”青年学者演讲比赛一等奖。2019年获得烟台市检验技能大赛二等奖,团体一等奖。近年来,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6篇;参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1部。

沙发
发表于 2021-5-30 07:53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